
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培养未成年儿童“民族团结一家亲,同心共圆中国梦”的家国情怀,近日,海安高新区利用公益暑托班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、形式生动的少数民族文化主题宣讲活动。志愿者老师通过“知识启蒙+文化对话”模式配资股网站,让未成年儿童在趣味中感悟“多元一体”的民族共同体理念。
活动现场
活动伊始,志愿者老师化身“民族小博士”,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,向孩子们展现了我国56个民族的分布格局、服饰特色与文化符号。从蒙古族的马头琴到傣族的孔雀舞,从维吾尔族的手鼓舞到藏族的唐卡艺术,孩子们在惊叹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“如果穿越回古代,各民族又是怎样携手共建家园的呢?”带着这份好奇,课堂转入历史典故环节。志愿者老师以《吐蕃使者求亲图》为引,当讲到文成公主远嫁西藏、蚕种在雪域孵化的故事时,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——原来,茶马古道上的驼铃、丝绸之路上的锦缎,都是各民族交融共生的生动注脚。通过这堂“行走的历史故事课”,“多元一体”的民族格局不再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,而化作可感知的文化脉络,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民族团结的根须。
展开剩余34%“叮!”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,最热烈的知识竞答环节正式启动。志愿者老师话音刚落,“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?”“哪个民族的小朋友最喜欢骑马?”“人民币上有哪些少数民族的文字?”……孩子们便像小喜鹊般扑棱着举起手臂,你争我抢地要发言。清脆的童声与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在教室里流淌,那些关于民族文化的知识点,就在这热热闹闹的互动中悄悄住进了孩子们的心里,并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。
从民族故事到现代课堂配资股网站,从传统习俗到青春表达,青年志愿者们以公益暑托班为舞台,让孩子们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化民族认同。未来,海安高新区将持续打造“暑托班”特色主题学习活动,推出更多民族研学、非遗体验等活动,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。(来源:海安高新区)
发布于:北京市京海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